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

来源:     阅读次数:1186     发布时间:2015-11-20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家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成都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创新转型为引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阻碍城乡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内贸流通发展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试点任务,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破难题、探新路,力求在建设城乡一体的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体系、内贸流通信用体系、城乡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方面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内贸流通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内贸流通创新发展体系。

1.努力建设城乡双向现代流通网络。编制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的城乡一体内贸流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引导城乡流通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和商贸集镇建设,与“万村千乡”工作相结合,引导品牌连锁企业开拓农村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构建超市进镇、连锁下乡、配送到村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引导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村产业基地发展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直销模式,探索规划建设鲜活农产品进社区仓储、冷藏设施的模式和机制,满足社区农产品就近配送和个性化订制消费需求。支持流通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发展。推动专业市场、零售卖场和连锁企业等传统流通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务,打造网上商城和智慧商圈,面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增值服务,提升服务能级。开展执业药师远程药学服务和网上审方试点,在社区、地铁等区域的24小时便民服务商业网点开设非处方药专柜,全天候保障居民基本药品需求。

2.创新推进城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城乡共同配送发展。探索建设城乡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推动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以专业化和规模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集中配送车辆和城市共同(集中)配送中心为载体、以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城乡配送模式转变和服务升级,提升物流智慧化、社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加速商贸流通模式提档升级。探索农产品全程冷链流通试点示范,支持城乡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鲜活农产品和工业加工食品产销地冷链基础设施、商品集散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鼓励商贸企业主辅分离,促进自建物流向第三方发展。优化三级城市共同配送网络,鼓励物流企业建立县乡两级物流快递中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和城市配送监管平台,加强现代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第四方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支持创新型物流企业开展城市配送车辆融资租赁服务,创建融合物流业务、服务标准、汽车金融和互联网思维的规模化、专业化城市配送“互联网+大车队”,有效推动城区货运车辆结构调整升级。支持物流快递业电子商务化提升,提高商贸物流产业协同水平。发展新兴物流配送模式,将新建社区物流配送、快递、冷链等基础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规划建设,鼓励城乡社区物流配送资源开放和共建共享,依托专业物流企业和电商经营平台,整合邮政和快递服务资源及农家店、农资店等农村商业设施,支持众包物流服务,探索利用城市公建配送设施设立快递中转站、智能快递柜、快递超市等快递末端配送公共服务平台。

3.构建城乡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新生态。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和范围。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和电子商务进社区为重点,制定扶持政策,推动“互联网+流通”全面发展,探索电子发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会计档案、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创新孵化机制,依托电子商务众创空间,支持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和集成创新。开展电商县、电商镇、电商村示范试点,鼓励农村和社区电商企业开展网购店取、网订店送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培育壮大城乡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拓展网络功能,叠加生活服务应用,促进和扩大消费。探索创建一批环境友好、保障健全、服务完善的县乡村电商应用示范模式。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O2O体验展示中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内贸流通国际化水平。建设信息网络监管平台,完善电商经营主体数据,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数据应用。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创新市场监管手段,提高电子商务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探索建设城乡一体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和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

1.开展建设城乡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试点。制定试点方案,建立协调机制,出台试点政策,开放公共服务资源,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城乡社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导社区服务企业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居民生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品牌商业连锁企业建立完善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标准化菜店、再生资源回收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丰富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业态,拓展水电气缴费、快递代存代取、金融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叠加;依托公共和社会资源建设医疗健康、养老健身、文化娱乐等民生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依托品牌连锁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直营连锁或特许加盟等方式整合、改造现有社区小型便民服务门店,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功能,提升便民生活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社区便民生活服务模式,依托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面向社区开展便民生活服务,营造便利、安全、快捷的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建设社区便民生活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智慧便民生活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商业与养老、保险、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依托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社区便民生活服务联合监管长效机制,促进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小街区规制”试点,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社区。就近设置城市公共配套,鼓励以社区综合体方式构建功能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升社区的品质和活力。

2.加强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新建、改造提升年度计划,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专项目标管理;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等公益性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公益性农贸市场和菜市场纳入政府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等建设标准和规范,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益性菜市场为重点,完善交易功能,扩大交易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以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集散和辐射能级,将成都打造为国家农产品流通核心节点城市。以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重点,深化国有公益性流通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督管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

3.引导市场化大型商业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以城乡商贸流通规划为基础,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制定大型商场和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商业载体项目、商业运营项目和市场运行状况的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引导社会资本科学投资和重大项目合理布局,促进商贸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设城乡一体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1.建设内贸流通信用体系。筹建大数据管理局,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信息数据收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和硬件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时、公平、有效地面向公众发布相关政府监管数据,实现行政监管信息开放共享。建立健全相关行业信用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数据库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流通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及查询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商贸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点。推动建立流通市场主体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社会多方参与监督、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推进流通企业的行业信用评价。发展第三方专业信用服务,支持餐饮、物流、零售等内贸流通行业协会创新管理手段,探索行业特色信用评级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公共征信体系建设和提供专业信用服务。

2.深化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方式创新。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促进市场监管信息化。依托“成都信用网”完善流通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提高对流通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推动食品流通追溯体系提档升级,扩大追溯体系应用范围,推动重点食品品种纳入全国重要商品追溯信息服务体系。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流通载体,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流通管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的药学服务、更加方便畅通的药品供应网络。推进重点领域、重要商品和重点品种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3.推进地方流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制度、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程序,依法清理流通领域规范性文件,修订或废除阻碍流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启动电子商务创新条例立法工作,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和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法治化环境。

(四)建立城乡一体的流通管理体制。

1.建立新型城乡流通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商贸流通领域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的下放力度,切实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商贸流通行业行政管理从事前审批准入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精简规范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积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在已有权力清单的基础上配置责任清单,全面推开市县两级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权力清单,着力解决“法无授权不可为”问题,积极编制责任清单,着力解决“法定职责必须为”的问题。

3.推进内贸流通领域综合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开展国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内贸流通领域综合监管执法机构改革,探索行政执法职能和机构整合的有效方式,理顺市县两级流通领域执法职责关系、综合执法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创新执法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商贸流通领域执法社会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大众舆论、广大市民等对执法活动的全方位多角度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4.推动流通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流通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促进行业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发展。制定非赢利机构服务采购办法、政府职能转移目录、服务采购目录和流通行业协会资质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行业协会承担项目推荐、评审及认定等相应事项和其他政府委托的事项。坚持流通行业协会社会化发展方向,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民主自治管理,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将商贸流通领域行业标准、服务规范、技能(人才)培训、行业报告、资格认证、维护权益等服务事项交由行业协会承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内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办公室设在成都市商务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二)建立推进机制。建立工作推进小组,明确任务、职责、时间和试点要求,梳理试点任务清单、落实部门责任。建立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部门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及试点经验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机制。建立专家咨询指导机制,聘请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领域专家对改革试点工作全程指导。

(三)加强督促检查。试点任务纳入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建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开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加强重点任务的追踪督查,确保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各成员单位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附件: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领

导小组名单

附件

 

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

工作领导小组名

 

组 长:唐良智 成都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朱志宏 成都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傅勇林 成都市政府副市长

谢瑞武 成都市政府副市长

田 蓉 成都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张秀华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

郭启舟 成都市商务委主任

罗 蓉 成都市深改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高建军 成都市委编办(市审改办)主任

何 礼 成都市委统筹委主任、市发改委主任 

苏雪萍 成都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施跃华 成都市经信委主任

詹 庆 成都市民政局局长

高 翔 成都市财政局局长

张 瑛 成都市规划局局长

许兴国 成都市农委(市供销社)主任

郭晓鸣 成都市工商局局长

周万生 成都市食药监局局长

薛志明 成都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陈仲维 成都市物流办主任

何 冰 成都市国资委主任

李良钰 成都市科技局总工程师

李新亚 成都市质监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陈 敬 成都市邮政管理局局长

李文胜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都市商务委,傅勇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秀华、郭启舟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成都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 - 成都零售商协会